韩国瑜在台湾政坛打拼多年臻富配资,经历了不少波折,从基层一步步爬升到如今的政治高位。他1957年出生于新北板桥,父亲是退伍老兵,母亲是一名教师。小时候家里经济条件并不宽裕,1963年因台风全家搬到中和。学生时期,韩国瑜的成绩并不突出,他曾进入陆军军官学校学习军事,毕业后服兵役,退役后进入东吴大学学习英语,并获得了政大东亚所的硕士学位。
早期,韩国瑜从事商业工作,做过销售,办过公司,积累了一些人脉。1993年,他正式踏入政坛,成为台北县的“立委”,并连任三届,直到2001年。他在任内负责过农业和民生事务,推动农产品流通与法案审议。2002年,他转任台北农产公司总经理,致力于蔬果批发市场的现代化,推动电子交易,并妥善处理劳资关系,避免了罢工事件。
展开剩余83%2009年,韩国瑜短暂回到商界,2012年再度当选为“立委”。2016年,他把重点放在两岸经济问题上。2017年,他当上了国民党副主席,推动党内改革。2018年,他成功当选为高雄市长,带领高雄修复港口、推动观光业发展,并通过举办活动吸引投资。
2019年,韩国瑜参选国民党总统初选,2020年1月,他正式参选总统,最终获得552万票,输给对手817万票。几个月后,高雄市民通过罢免投票,将他“罢免”,成为首位被罢免的直辖市长。
2024年,韩国瑜再度东山再起,当选新北“立委”,并在2月被选为“立法院长”,负责主持议会、协调党团、审批预算和管理民生法案。
近年来,韩国瑜在两岸问题上保持着模糊的立场,虽然他说要维护两岸和平,但在实际行动上,常常表现出不同的态度。2025年9月25日,他率领一个由国民党、民进党、民众党等三党立委组成的跨党派代表团访问日本,共有12人参加,包括洪孟楷、黄珊珊、许宇甄、王鸿薇、翁晓玲等人。
这次访问日本的行程名为“国会外交”,他们以“国家”名义展开活动,号称是为了为台湾争取更多“国际空间”。他们先后会见了日本众议院议员古屋圭司和68名日本议员,讨论台湾问题。古屋议员强调“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”,并表达了与美澳合作维护区域安全的立场。日本自民党最高顾问麻生太郎也与韩国瑜会面,表示台湾和日本共享相同的价值观,并称台湾是一个“国家”。
访问期间,韩国瑜强调“台日关系”的重要性,并表示希望通过议会层级的交流加强联系,甚至在灾区问题上也进行了慰问。访问团还参观了日本的2025世博会场地,并表示赞赏展馆的布局。
然而,这次访问却引发了大陆的不满。大陆外交部发言人指责日本允许韩国瑜及其团体访日,严重违反了一个中国原则,干涉中国内政。国台办也发声明表示强烈反对,批评台湾当局借议会交流名义进行政治操控,试图寻求外部支持。大陆媒体和网友纷纷批评韩国瑜,称他在实质上支持“两国论”,并与民进党站在同一立场。
岛内对于这次访问的看法也分歧较大。蓝营支持者认为,这可以平衡两岸压力,而绿营则乐见三党合作,白营代表黄珊珊的参与显示出民众党想在此事上分一杯羹。然而,也有不少反对的声音,尤其是年轻人群体,更多关注经济发展,倾向于避免过度的意识形态对抗。
韩国瑜的这次“国会外交”之行,表面上是对世博会的考察,实际却是推动“议会外交”,并试图邀请日本议员来台过“双十”。日本方面回应称,会组织团体,但由于自民党总裁选举的影响,团体的规模尚不确定。韩国瑜对此行保持低调,但他坚持用“国家”名义为自己辩解,称这是台湾争取“国际空间”的一部分。
这次访问与之前傅崐萁带领的27名国民党“立委”访日类似,显然是国民党试图通过日本平衡大陆压力。国民党内部的分歧也愈发明显,张亚中支持统一路线,而韩国瑜则继续保持模糊立场,避免过多接触统一话题,并尝试通过与国际接轨来增加自己的影响力。
然而,从长远来看,韩国瑜的这一策略可能导致国民党的路线优势逐渐丧失。两岸的现状是“分治争名”,韩国瑜的做法显然挑战了大陆的底线。大陆的综合实力日益增强,台湾对大陆的经济依赖也在加深,台积电的南京厂扩建更是直接带来了5000个新工作岗位。虽然统一的呼声相对较低,但和平的愿望却依然强烈。
韩国瑜此举虽然可能在短期内提升他在党内的地位,但却无助于改善两岸关系,反而加剧了紧张局势。岛内的民调显示,年轻人群体对这种对立的态度感到疲倦,更多关注经济发展而非意识形态争斗。韩国瑜在岛内的支持也在逐渐减少,部分蓝营民众批评他的行为加剧了两岸的对立。
总之,韩国瑜的“访日”行动并未为他赢得更多的政治支持,反而让他在台湾内部和两岸关系中都陷入了更深的困境。国民党内部路线模糊,面临着如何在两岸压力中找到平衡的问题,而韩国瑜的行动也未能为他赢得更广泛的认同。
发布于:天津市广瑞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